在全球抗疫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旅游市场形成了“国内回暖、国外寒”的特点。去年底在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文化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表示“必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培育繁荣国内旅游市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要大力发展入境游,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言中并没有提及出境游。
此前张文宏等专家也表示,杜绝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和持续,需全民接种疫苗比例超过60%,否则全球重启仍将面临挑战。这意味着至少2021年出入境市场看淡,国人大概率仍将在国内继续窝一年。
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国内旅游市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但对出入境旅游市场来说,不得不承认,这不啻吹响了死亡号角。“对于我们来说,出境游停摆是个很大挫折,而非机会。机会一直就在那里,不会因为出境游暂停机会就变得更好把握。”懒猫旅行合伙人张宁说,大疫当前并没有盲目乐观的余地,即使国内旅游业强劲复苏前景向好,对于原本从事国际线路的公司来说,喜悦也无从生发。
不持有国内优势资源
To C、To B都不赚钱
“2021年,如果你并不持有现成的优势资源,To C不赚钱,To B也不赚钱,To G可能会有一些机会,即深度参与到国内旅游产业升级的大潮流中间来,在这股潮流里面贡献能力、创造价值。”
“如果仍然单纯的把旅行社定义为中介机构,那么旅行社不是边不边缘或者在哪个市场边缘的问题,最终的结局将是消亡。对于不具备显著资本和规模优势的大部分旅游企业,未来都要在产品、服务、信息、流量4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有独特之处,同时还要具备另两个方面的资源组织能力。”张宁表示。
“出境暂停以后,对我们原本做国际线路的公司转向做国内游确实不是一个好机会。旅行社越来越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国内旅游咨询和内容渠道太多了,客户的粘性很差,对于简单度假类的出行方式客人自己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旅行社的服务。”
隶属于川旅集团的白帆旅行,是西北唯一一家专注自由行和定制旅行的公司,也承办一些境外商务会议、组织境外公司团建。创始人冯健俊是一位兰州帅小伙,06年大学毕业就在这个圈里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内循环之下,旅行社并没有显现出什么特殊的战斗力,所以我们还是做社群,把传播内容做好,做一点启发类的和深度挖掘的目的地内容,只有客户感兴趣才会转化,这对旅行社的要求也会高一点。比如说旅行审美,比如说目的地资源整合,这直接关系到产品和价格,再比如说传播。想杀出重围,未来的旅行社就要像一家传媒公司,有好的内容展出和传播就有好机会。”
与踉踉跄跄摸索收复失地的出境游企业相比,早在2017年就开始探索深度体验式旅行产品,旅行中场景的呈现,在地文化体验和家庭微定制小团的裸心游来说,正中下怀的精确迎来了市场慷慨的反射弧。
创始人俞霞玲表示,“很多原来需要出境的高端客户此时需要境内优质的旅行体验,这时候我们的价值就被需要了,因此对裸心游来说内循环是一个新的机遇。”
在俞霞玲看来,OTA平台上预定国内产品虽然便捷,但OTA的运营逻辑和平台规则并没有兼顾到很多好的优秀的、小众的体验产品。
“说白了,这些产品未能在平台上有很好的展现机会和窗口,不能很好的传递到有需求的用户身上。而定制师既懂产品又能非常精准的把握各自的客群需求,这是很多定制游公司的机会。所以未来的旅行社我认为应该更像旅游策划公司,要为客户创造体验内容,形成自己的风格。”
市场机会垂直于用户
受疫情影响,出境旅游消费存量应当可以转化成为国内旅游消费增量,但从过去一年旅游经济运行数据来看,除了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周边休闲度假市场,这一万亿元的高端消费回到了国内,并没有释放到国内旅游市场。
单纯归因疫情引致的消费谨慎不能全然解释,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创新滞后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或许才是市场失利的主因。
“对于旅游业来说,大部分项目老天爷只赏了半碗饭,另外半碗饭,要靠硬件、靠产品设计更好的发挥自然和文化的恒久价值,让消费者更近、更有沉浸感。”
张宁认为,很多目的地度假产品不成功多是因为体验不够好,离风景、文化也不够近。“今年懒猫会力推自有知识产权的沉浸式休旅度假硬件,包括‘时光坞’生态度假屋以及可弹性经营的路特斯营帐产品,同时结合懒猫在项目规划、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线上销售方面的全链条能力,在重点地区力争建设一些成功的精品体验式度假项目。另外,春节期间我们看到民宿、门票、玩乐项目预定都较平日翻倍,因此国内中远程异地游线上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
由于深刻体会到疫情带来的“休克”式冲击,使得很多出境游企业面临转型、破局时战战兢兢、犹疑不决。
疫情之前主要从事海外地接业务的飞象旅行,去年9月坚定转向了国内地接业务。总经理王鹤认为,未来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一定生长在细分人群需求。“疫情使很多大型旅游公司生存困难,反而小而美的企业很多都是正向增长,更容易生存下去。”
“当然这也要根据自己企业性质不同,是只求小而美,还是大而全,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疫情,我们会尽量往‘大而全’的方向去做,毕竟企业只有做到一定规模,客户才会更加信任你,在旅游终端服务商面前才有更好的议价权。永远只有小而美,企业的正向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在国内游市场上,无论是组团社还是地接社,必须要深挖做精做专,而非大而全。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旅企来说,国内游不存在语言障碍,这将会导致大部分人选择自由行或者半自由行。这种情况下,组团社会感觉客人急剧减少或被边缘化。但是从大数据上看,国内游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我浅薄地建议旅行社可以多尝试碎片化产品,把自己的产品库做成一家‘大型超市’,尽量做单品,让客人有所选择,这样才能增加客户的粘性并且提升交易额。”
冯健俊也认为,做某一领域的垂直市场会有机会,深度产品设计的方向在内容和价值上,这个区分会越来越大。但量不大,而且要非常专业。
“小而美企业的生存逻辑就是坚持下去,好好对待每一个订单和客户。天花板不可避免地就会是规模,不可能很大,而且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
“旅游企业要通过智慧和对本地的了解,创造体验场景,将打造好的旅行场景包装好卖给客户,形成自己独有的IP,这样的产品就有溢价空间,从而赚到钱,这比倒卖资源的钱一定赚的更多更有价值和意义。”
俞霞玲表示,现在再去一味复制大多数同行产品,缺乏研发、设计,企业一定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失去竞争力,失去品质,拉低在客人心中的形象认知。
因循守旧已是秋风萧瑟,创新变革却在洪波涌动。“旅游业没有天然的嫡系部队,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社会资本、科技和人才要素进入旅游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竞相为游客提供更有品质的消费选择,这是“更多的国民参与、更高的品质分享”题中之义,也是旅行社冲锋的方向。
顺签签证中心,全国签证、机票受理。本页面点击“签证新闻”栏目,查看最新资讯,出入境最新政策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