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公布承认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消息一出,该地区的城市就放起了烟花
给人一种策划已久,又急不可耐的感觉
事实上,自2014年乌克兰武装冲突开始,这两地就已经入境了事实独立的状态。再往前追溯的话,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分离主义倾向更是由来已久。
01
两个特殊的地区
“卢甘斯克共和国”和“顿涅茨克共和国”位于乌克兰东部,毗邻俄罗斯。目前,这两个独立政权的实控领土不完完全全等同于乌克兰的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
就是说,仅仅是实控了这两个州的一些部分
两地通常被合称为顿巴斯地区,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之前顿巴斯长期作为纯地理名词,作为顿涅茨克煤盆地的简称。2014年独立运动暴涨后,顿巴斯逐渐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区域为世界所熟知。
克里米亚没了,顿巴斯少一块了,乌克兰更难了
顿巴斯地区与俄罗斯有着经济、文化、语言和历史的深厚纽带。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显示:卢甘斯克地区68.8%的人口以俄语为母语,近乎所有人都会讲俄语。顿涅茨克的比例则更高,74.9%的人口母语为俄语。
之前,这片土地很早就被俄国纳入领土范围,彼得大帝曾下令在顿河流域大范围寻找矿石,最终在顿巴斯地区发现了总储量1408亿吨的巨大煤层。
丰富的矿藏资源,让顿巴斯逐渐发展成沙俄关键的工业区,以煤炭开采、电力、冶金为主要产业。甚至俄罗斯帝国的首先座焦化厂,就设在今天的顿涅茨克市。
俄国革命期间,现今乌克兰地区出现了很多势力,其中某个势力将顿巴斯地区成功纳入,形成事实统治。
俄国内战完结后,苏联为了抚慰当地情绪,并未改变顿巴斯地区的现状,将它和其余地区一并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值得注意的是,那时的乌克兰领土范围相比今天小了很多,由于西乌克兰还在波兰管控之下。
而西乌克兰成为今天乌克兰的一部分,则要推迟到1939年。那一年,苏德瓜分波兰,东西乌克兰合并,今天乌克兰的领土基本形成。
1954年,苏联又经历了一次行政区划的再一次规划。时任苏共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几十年的历史,造成了乌克兰内部缺失同一共识的“散装”现象。
比如,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南部的敖德萨和克里米亚等地,有着普遍的俄罗斯认同。
而中西部乌克兰族和乌克兰语使用者,则相对认同更“乌克兰”这个民族概念;最西端的利沃夫和外喀尔巴阡,则长期均是波兰和奥匈帝国领土,经济文化也十分发达,有着明显的拉丁、天主教文化的倾向,特别反对大俄罗斯主义。
这部分问题在苏联时期并不明显,但是伴随苏联解体,再加上苏联此前也无有效解决相关联问题,这部分积聚已久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02
皇俄vs纳粹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作为一个名义上的民族国家,乌克兰需要构建一个属于当事人的民族叙事。
但这个民族叙事很难构建起来,由于要叙述乌克兰的历史,就绕不开俄罗斯。二者在之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乌克兰没办法抛开前者,单方面叙述自身历史。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的集体记忆又大多关乎苏联。
这种历史背景下,乌克兰国内的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呈现出了混乱的局面。目前来看最活跃的、最主流的流派有两个:
一派是是乌克兰东部广泛认同的亲俄派。他们认为当事人的身份是俄罗斯人,在政治倾向上亲俄,甚至主张直接加入俄罗斯。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是赫鲁晓夫的老乡,出身于顿涅茨克的乌克兰前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
另一派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他们认同乌克兰国家,并且厌恶乌克兰东部的分离主义。这类人的政治主张是对苏联、俄国搞历史清算,打击亲俄分子,并希望加入欧盟,在政治上亲近西欧和美国。这类人物的代表,是乌克兰的另一位前总统——维克托·尤先科。
两派的分裂和极端主义倾向,是造成乌克兰内部分裂,以致于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双双公布独立的关键原因。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崇拜的斯捷潘·班杰拉,是上世纪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2010年,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曾追授班杰拉“乌克兰英雄”的称号,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对基本上国家来说,将民族独立运动的创始人说是英雄并不为过,但班杰拉整个人特殊就特殊在,他是个纳粹分子。
在班杰拉的领导下,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曾屠杀过十万名波兰人,还长期与苏联红军作对。作为纳粹分子,班杰拉获得了纳粹德国的支持,最终也死在德国。
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班杰拉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反对者认为,先辈付出了无数鲜血,才打到柏林、战胜了纳粹分子,拯救了全人类,因此不管如何不可接受将纳粹分子奉为“英雄”。
所以两派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在2014年暴涨。起因在于,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巨额贸易协定,他认为乌克兰经济基础薄弱,签这种协定仅仅是加速了西欧对乌克兰的经济掠夺。
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看来,这让他们失去了加入欧盟的机会,两派斗争一触即发。
03
火药桶
2014年初,一系列暴力冲突在乌克兰各地出现。当年2月,乌克兰精锐金雕特种部队在执行完政府下达的命令之后反被追责,其中大多数人出逃俄罗斯,震惊了全世界。
这时,在日益严重的暴力袭击之下,顿涅茨克当地的亲俄民众在“俄罗斯民族团结会”成员帕维尔·古巴廖夫的组织下,成立了“顿巴斯人民民兵”组织。
同年3月出现的克里米亚事件,让乌东各地的亲俄势力都动了加入俄罗斯的念头。其中俄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地,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独立运动集会、示威。
2014年四月6日,顿涅茨克州政府大楼被攻陷,亲俄民兵在大楼上升起俄罗斯国旗。同一天,卢甘斯克也有大约1000名抗议分子,占领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大楼。
占领了州政府的顿巴斯民兵们拟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主权宣言》,公布“该宣言自通过之日起生效,是通过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同一时间,他们还建立了当事人的“人民政府”和“人民委员会”。
到四月12日,顿涅茨克州各地很多城镇陆续发声支持该《主权宣言》,警察也不再阻拦示威群众,甚至有很多警察还加入了他们当中去。这标志着,乌克兰当局在该地区彻底失去了掌控力。
而隔壁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有样学样,也于当年四月27日宣告成立。
此后的一个月,顿巴斯民兵开始掌控周边地区,拿下了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大片土地。5月11日,他们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州当事人的势力范围内分别组织公投。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在此前《主权宣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宣称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性。“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以高到了96.2%的赞成率,通过了独立公投。
同一时间,两个独立的“共和国”公布组成“新俄罗斯”(“人民共和国联盟”)邦联(一年后公布解散)。
之后经历了一年的战争,这两个政权和乌克兰政府军进行了激烈的交火。
直到2015年2月,德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5国领导人及“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在白俄罗斯签订了《新明斯克协议》。
虽然该协议无任何一项条款得到完完全全履行,但此后双方的武装冲突烈度显著下降。两个“共和国”一方稳定占据了乌克兰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大约3分之一的土地。
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敖德萨、尼古拉耶夫斯克、赫尔松、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和扎波罗热的独立运动和暴乱,也逐渐减少。
被三面包夹,能旋转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
▼
从2014年算起,“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事实独立已近8年。在战火和长年的经济低迷之下,乌克兰局势依然无好转迹象。
现在,伴随俄罗斯等国承认这两个政权的独立地位,顿巴斯及乌东地区的局势无疑会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1. http://mid.donr.su/DOC/2014.06/20140606.htm
2.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顺签签证中心,全国签证、机票受理。本页面点击“签证新闻”栏目,查看最新资讯,出入境最新政策早知道!